Yun He Capital
本周看点:
浙皖省际高速隧道应急演练举行 八维通展示智能巡检方案;唯速智驾与塔吉克斯坦企业合作 打造中塔跨境智慧冷链通道;星恒电源赞助匈牙利国际投掷运动会 践行ESG战略;中国电池网调研锂盾新材 共话固态电池封装技术新突破;速豹科技与TÜV北德达成战略合作 共拓新能源重卡全球市场;蔚复来秸秆高值化项目入围海盐乡村振兴大赛决赛;郑州航空港发布招商引资新方案 打造全球要素汇聚高地;南沙区及科金控股集团斩获多项融中2024-2025年度有限合伙人榜单荣誉;湖州市政府产业基金荣获融中双项大奖。
云和产业观察
氢能行业(四)
3、中游:加氢站
截至2023年我国已建成加氢站407座,较1264座目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数量:根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院(GGII)数据,2020-2023 年我国新建成加氢站数量分别为59 座、108 座、100 座、62 座;截至2023 年底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的广东已建成59 座,遥遥领先。
建站类型:根据GGII 数据,截至2022 年末,中国累计建成的加氢站中,单一站占比达62%,为主要建站类型;而2023 年新建成加氢站以合建站为主,占比72%,在加氢站盈利困难的背景下,合建站以“油”养氢的模式获得市场青睐。
建站氢气加注能力:根据GGII 数据,2023 年新建成加氢站中加注能力在1000kg/d 及以上的企业合计超51%,占主要地位。加注能力在2000kg/d 及以上的代表性加氢站有重庆石油长寿经开区综合能源母站(含加氢功能)、华久新能源综合能源站、汇能正和加氢加气(LNG)一体站、金马氢能固定式加氢站等,氢气日加注能力分别为6400kg/d、2000kg/d、3000kg/d、2000kg/d。
加氢站建设投资主体:加氢站建设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2023 年新建成加氢站的建设主体以国企为主,占比近72%,民企占比17%,另有少数外企,如壳牌及美国AP等,占比不足4%。其中,中石化建站数量最多,共建成17座,其次为中石油,共建成5座。
4、下游:应用场景
《能源法(草案)》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有望推动全国放开加氢站的报批和建设限制,推动加氢站加速建设。根据北京、广东、上海等26 省/市规划数据,到2025 年加氢站数量将达到约1264 座,其中广东省规划建成200 座,远超其他地区。随着上游制氢和下游燃料电池车的快速发展,中游的加氢站建设有望铺开。
(1)工业用氢
1)电价低于0.25元/KWh时绿氨具备竞争力
相比于传统原料合成氨,绿氢合成氨工艺精简,碳排量小。我国传统合成氨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通过造气炉制得半水煤气后依次经过脱硫、变换、脱碳、醇烃化等工序得到净化气,再在高温高压下经催化合成氨,合成氨经过冷冻系统液化后储存。由于主要使用灰氢或蓝氢,所以碳排放量较大。按照每吨合成氨能耗基准平均值1405kg 标煤,中国合成氨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7 亿吨。而电解水制得的绿氢采用哈伯-博世法工艺合成氨的技术路径成熟,工艺流程更加精简。
考虑碳税后,绿氢合成氨成本优势更大,具有竞争力。2023 年全国合成氨产量6765 万吨,其中约六成用于尿素合成。2022 年合成氨市场均价范围在3758~5110 元/吨,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利润800~2000 元/吨。绿氢合成氨的成本主要在于电价,在不计算碳税、以中国目前市场上碳排放成本 50元/吨计算和以国外市场上碳排放成本50 美元/吨计算的3 种情景下,合成氨市场价格在2700~5000元/吨,能承受的电价在 0.22~0.42 元/kWh 之间,在考虑碳排放成本之后,能承受的电价都相应提高。当电价为0.25 元/kWh 以下时,合成氨价格在3000 元/吨时,绿氨具备竞争力。
2)电价低于0.15元/kWh时,绿色甲醇具有经济效益
甲醇在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上占据优势。氢能的质量能量密度在所有燃料中最高,但体积能量密度最低,对于汽车来说,由于空间有限,承载的能量越大是合适的发展方向。目前氢能储运以及车端商业化应用主要以高压气态为主,气态储氢技术相对成熟,但储氢密度低。
而氢气在常压下低于-253℃时可实现液化,但是大规模液氢存储和输运能耗和成本很高。甲醇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温下1升液氢只有72克氢气,1升甲醇跟水反应可放出143g氢气,1 升甲醇的产氢量是1升液氢的2倍,因此甲醇可作为一种液态的储氢载体,从而实现氢能的安全、低成本存储和运输,在陆上管路运输和海上运输都有巨大的优势。
3)国内加快铝电绿氢一体化炼化项目布局
全球炼油用氢超4100万吨,以自供为主。2022年全球炼油用氢量超过4100万吨,其中80%是在炼油厂现场生产的,约20%是外购的。在炼油厂自产氢气中约55%是通过专门的制氢装置生产,以煤制氢为主,约45%是炼油厂其他环节的工业副产氢,如石脑油裂解产生的副产氢等。根据IEA预测,由于在净零排放的要求下需要扭转对于化石燃料的需求,因此导致炼油量减少,预计到 2030年炼油用氢量将低于3500万吨。
氢气在石油化工领域的主要作用包括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加氢精制主要包括脱硫脱硝、保护催化剂等,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炼油用氢气主要用于石脑油加氢脱硫、粗柴油加氢脱硫、燃料油加氢脱硫、改善飞机燃料的无火焰高度和加氢裂化等方面;另外在炼油和化工工艺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催化剂,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会导致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如 S、N、O、砷、锌、铅等,需要使用高纯氢保护催化剂。加氢裂化主要用于C3 馏分加氢、汽油加氢、C6-C8 馏分加氢脱烷基以及生产环己烷等方面,将不饱和的烃通过加氢转化为饱和烃从而提高轻质油的收率和产品饱和度并且降低杂质。
炼化行业碳排放占比大,国内外明确规划应用绿氢炼化。炼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大户,我国原油加工量约7.5亿t/a,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约5×108t,CO2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占工业部门的17%。
国内外企业加快“绿电—绿氢—炼化”一体化部署。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明确提出了净零碳排放目标和低碳发展战略,加快部署“绿电—绿氢—炼化”一体化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如BP公司与海上风电开发商合作,将在德国Lingen 炼油厂大规模应用绿氢。壳牌公司现已公布7个碳中和绿氢项目;2021年7月,开始建设欧洲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可年产130吨绿氢,用于德国莱茵兰炼厂加氢装置。2023年8月,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年生产的2万吨绿氢全部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实现炼油产品绿色化。
4)氢冶金实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15%,占全球钢铁碳排60%。钢铁行业是我国工业的支柱性产业,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20 年,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5%,占全球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0%以上。麦肯锡统计,为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1.5℃”的约定,到2050 年我国钢铁行业减排近100%。在钢铁行业中如果大规模使用氢代替焦炭作为还原剂,源头降碳,可实现钢铁行业的大幅度减碳,推动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实现。
氢冶金分为高炉喷吹焦炉煤气和氢气气基竖炉直接还原铁两种,均具有显著减排能力。由于国内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的工艺结构特点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现有工艺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是国内钢铁工业碳减排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其中高炉喷吹焦炉煤气中焦炭煤气可为高炉提供氢气作为还原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设备简单、技术可靠的优点;富氢气基竖炉采用无焦直接还原铁,可大幅降低炼铁过程中的碳排放,减排能力可达50%-95%。
随着绿氢成本下降和碳排放成本上涨,氢冶金将具有成本优势。以氢气直接还原铁和长流程高炉炼铁比较,只考虑氢气和焦炭的成本时,根据日本钢铁协会估算,目前生产一吨铁需焦炭340kg,成本为680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5 吨;生产一吨铁需氢气89kg,氢成本为15元/kg,成本共为1335元,则当相应碳税为524元/吨时成本保持持平。根据百人会氢能中心预测,到2030 年碳税为200-250元/吨,氢气成本小于10.45~11.15元/kg 时,绿氢有望具备与传统焦炭炼铁方式相当的成本优势。
国内钢铁企业大举布局氢冶金路线。中国钢铁企业自2019年起开始积极探索氢能冶金技术,主要参与者包括宝武集团、河钢集团和中国钢研等。宝武集团采用焦炉煤气制氢-气基竖炉氢冶金技术路线,氢冶金规模达到30万t/a,河钢集团采用焦炉煤气零重整-气基竖炉氢冶金路线,工程规模达到120万t/a,是全球首例120万吨焦炉煤气零重整“氢冶金示范工程”项目,成为世界钢铁史上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冶金工艺绿色变革进入成熟期。
|浙皖省际高速隧道应急演练举行 八维通展示智能巡检方案
7月10日,2025年浙皖省际高速公路隧道应急演练在浙江交投学院成功举办。演练由浙江交投集团与安徽交控集团联合主办,两省多部门协同参与,模拟S29临金高速千秋关隧道多车连环事故场景,检验跨区域应急救援能力。
作为空间智能技术代表企业,八维通科技参展并展示了360AI巡检设备和智能穿戴装备。这些产品融合人工智能与全景监测技术,可实现隧道无死角实时巡检,快速识别火情、车辆异常等状况,为事故初期处置提供精准数据支持,获得现场广泛关注。
(来源:八维通)
|唯速智驾与塔吉克斯坦企业合作 打造中塔跨境智慧冷链通道
近日,唯速智驾与塔吉克斯坦杜古尔国际贸易公司达成合作,将基于自主研发的模块化汽车列车智慧运输系统,共同开发喀什至杜尚别跨境冷链运输项目。该项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塔经贸合作的重要实践,旨在解决传统跨境冷链运输效率低、成本高的痛点。
唯速智驾作为清华自动驾驶技术转化企业,将提供包含自动驾驶系统、模块化载具和智能货运平台的完整解决方案,预计提升运输效率30%以上。杜古尔国际贸易负责协调两国通关及运营资源。双方将通过智能化装备、数字化管理和标准化流程,建立高效稳定的跨境冷链通道。
(来源:唯速智驾)
|星恒电源赞助匈牙利国际投掷运动会 践行ESG战略
7月13日,第三届赫维什市国际投掷运动会在匈牙利成功举办。星恒电源及子公司星久科作为赛事赞助商,与来自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的运动员共同参与了这场体育盛事。
作为深耕欧洲市场的锂电企业,星恒通过赞助体育赛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获胜选手不仅获得现金奖励,还获赠星恒定制纪念礼盒。此次赞助是星恒ESG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公司未来将继续投入教育、健康等社会公益事业。
|中国电池网调研锂盾新材 共话固态电池封装技术新突破
7月18日,中国电池网CEO张雨率团调研锂盾新材。双方围绕“创新推动·纵深推进——2025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调研”议程,聚焦铝塑膜在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展开探讨,并就行业峰会CBIS2025交换意见。
锂盾新材表示将持续深耕柔性封装技术,为固态电池时代提供可靠材料解决方案,期待与产业伙伴共绘绿色未来。
|速豹科技与TÜV北德达成战略合作 共拓新能源重卡全球市场
速豹动力科技近日与TÜV北德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新能源重卡的国际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此次合作标志着速豹科技在全球市场准入能力上的重要突破。
作为新能源重卡领域的技术引领者,速豹科技此次合作将显著增强其全球市场响应能力,为高质量出海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速豹)
|蔚复来秸秆高值化项目入围海盐乡村振兴大赛决赛
近日,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公布2025年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名单,蔚复来集团旗下海盐公司"秸秆绿能・桦褐孔菌驱动秸秆高值化生物转化"项目成功晋级创新组决赛。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实现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绿色高效的废弃物处理方案。
作为蔚复来在长三角的重要科技子公司,海盐蔚复来将持续优化参赛项目,积极参与9月举行的决赛及赛前专项培训。该项目展现了企业在生态循环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将为海盐乡村振兴提供低碳科技支持。
(来源:蔚复来科技)
|郑州航空港发布招商引资新方案 打造全球要素汇聚高地
近日,郑州航空港出台《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空铁陆海"多式联运优势构建全球要素汇聚高地。2024年数据显示,该区生产总值突破1375.6亿元,外贸进出口占全省60%,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8.4%,国际物流巨头和400余家物流企业集聚。
三大核心机遇:
1、超级枢纽建设:推进"四港+信息港"联动,争取第七航权,开通多条国际货运航线,打造千亿级口岸经济。顺丰中原枢纽等50多个头部项目落地,形成四大物流产业集群。
2、创新招商模式:
开放AI、无人驾驶等前沿场景招商
发挥国家战略腹地优势吸引安全敏感型项目
推行"房东变股东"深度绑定模式
构建"一产业一基金"投资体系
3、全周期服务保障:设立项目专班,从签约到投产全程跟进。富士康、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链生态,新事业总部计划十年投资5000亿元。
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正以超级枢纽地位和创新营商环境,打造面向未来的"超级机遇场"。
(来源:投资郑州航空港)
|南沙区及科金控股集团斩获多项融中2024-2025年度有限合伙人榜单荣誉
7月23日,广州市南沙区凭借卓越的创投生态建设入选"中国创投活跃区域50强"。科金控股集团旗下机构表现亮眼:南沙科创母基金获"最佳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南沙资本公司获"最佳市场化机构有限合伙人";南沙资本董事张博超获"杰出有限合伙人投资人物"。
南沙科创母基金作为政策性基金,已合作设立近50支子基金(含20余支天使基金),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撬动社会资本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南沙资本公司作为区重点战略招商平台,通过招商母基金重点扶持中康控股、润尔眼科等区内企业,推动南沙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科金控股集团)
|湖州市政府产业基金荣获融中双项大奖
7月23-25日,在2025中国科创投资夏季峰会上,湖州产业集团旗下湖州创投管理的湖州市政府产业基金凭借突出投资绩效和产业扶持成效,同时斩获融中"2024-2025年度最佳政府引导基金"和"最佳市级政府引导基金"两项殊荣。
(来源:湖州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