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 He Capital
本周看点:
保定市莲池区、安新县卫健领导一行赴京考察交流,与补天科技共商京津冀儿童早期健康管理和服务合作;燧原科技国产万卡集群率先通过中国信通院权威检验并取得最高等级评价;速豹科技携手山西物流龙头开启晋北零碳物流新时代;蔚复来连续两年入选杭州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集创北方芯片点亮2025大阪世博会LED视觉盛宴;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在京召开 微保科技发布创新解决方案;FIOT2025中国消防物联网大会在杭召开 八维通展示AI消防创新成果;无锡产业集团发行全国首单按季调整的浮息债券;南沙科创母基金荣登清科榜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湖州市政府产业基金荣膺清科“2025年中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
云和产业观察
氢能行业(三)
2、中游:氢气储运
目前氢气储运成本占终端用氢成本构成比例约30%,因而储运环节的技术发展对于氢能产业链整体的降本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储氢方式根据氢气储存的形态可分为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体储氢三种:
(1)气态储氢主要以高压气态储氢瓶为容器,结构简单且充放氢速度快,是现阶段的主要储氢方式,液态储氢包括低温液氢及利用不饱和有机液体储氢两种方式,储氢密度较高,但充放需要增加液化/气化或吸氢/脱氢环节,能耗高且需要较高的设备投入成本,导致成本远高于气态储氢,故目前仅有少量应用场景采用低温液态方式储氢。
(2)固态储氢是以氢化物或纳米材料等作为储氢载体,通过物理与化学吸附的方式实现储氢的方式,由于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仍处于实验开发阶段。
(3)气态储运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中集安瑞科、中材科技等,液态储运领域包括富瑞特装、航天晨光等,固态储运领域包括有研集团等。
35MPa III型瓶已批量应用,70MPa IV型瓶尚待突破。气态储氢瓶主要分为纯钢制金属瓶(I 型)、钢制内胆碳纤维半缠绕瓶(II 型)、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瓶(III 型)和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瓶(IV型)四代产品,通过高强度纤维与塑料替代金属瓶身与内胆已达到减重降本进而提升储氢密度为主要的技术迭代趋势。
同时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储氢瓶适用的储氢压强亦有区分,目前主流车载储氢瓶压强为35MPa 与70MPa,加氢站固定式储罐与拖车长管容器压强在15-30MPa。目前我国商业化应用的主流车载储氢瓶为大口径35MPa III 型瓶,而海外已具备70MPa IV 型瓶批量供应能力。IV 型瓶对于内胆材料与瓶身密封性要求苛刻,技术壁垒高且生产难度大,我国现阶段技术发展进程相对滞后于海外,同时由于早年IV 型瓶引起安全事故后限制使用导致相关行业法规标准缺失,直至 2020 年9 月《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团体标准发布后才放开生产限制,因此目前 IV 型瓶仍处于小规模推广阶段,未来重卡等应用端对储氢密度要求逐步增加将推动储氢瓶高压/轻量化趋势,我国70MPa IV型瓶商业化应用有望提速。
碳纤维为氢瓶核心原材料,国产化率提升推动降本与前沿技术落地。从成本结构来看,碳纤维复合材料为高压储氢瓶的核心原材料,在35MPa III 型瓶中成本占比超过60%,而在全缠绕70MPa IV 型瓶中成本占比接近80%。目前我国碳纤维材料整体进口依赖度较高,其中T800 级别以上高端碳纤维普遍依赖日本东丽集团,近年来随着中复神鹰等企业技术持续突破,我国碳纤维国产化比例已由 2017-2019 年约30%提升至2023 年77%,预计将带动高压储氢瓶成本稳固下降,同时也将推动70MPa IV 型的批量应用。
与储存环节基本一致,氢气输运环节可分为气-液-固三种形态并以交通或管道的形式输运:
(1)以交通形式的运输主要以搭载高压气氢与低温液氢容器的车辆进行运输,其中高压气氢长管拖车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氢气交通运输形式,在中短途区域性氢能运输中具备一定经济性,但随运输距离增长而边际递减,中长距离交通运氢主要通过液氢槽车完成,海外部分加氢站使用该方式运输。
(2)管道的形式输运目前主要以气氢直接输运或氢气掺混天然气的方式进行,可实现氢能的连续性、规模化、长距离点对点输送,单位运输成本低但前期资本支出较高,目前全球输氢管道总里程已超 6,000km,国内总里程约400km,相较国外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并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示范试点以加快降低氢气储运成本,我们认为随着未来氢能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各储运技术将基于各自特性而适用于不同情形,各氢能储运技术将并行发展。
2、中游:氢气储运
目前氢气储运成本占终端用氢成本构成比例约30%,因而储运环节的技术发展对于氢能产业链整体的降本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储氢方式根据氢气储存的形态可分为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体储氢三种:
(1)气态储氢主要以高压气态储氢瓶为容器,结构简单且充放氢速度快,是现阶段的主要储氢方式,液态储氢包括低温液氢及利用不饱和有机液体储氢两种方式,储氢密度较高,但充放需要增加液化/气化或吸氢/脱氢环节,能耗高且需要较高的设备投入成本,导致成本远高于气态储氢,故目前仅有少量应用场景采用低温液态方式储氢。
(2)固态储氢是以氢化物或纳米材料等作为储氢载体,通过物理与化学吸附的方式实现储氢的方式,由于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仍处于实验开发阶段。
(3)气态储运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中集安瑞科、中材科技等,液态储运领域包括富瑞特装、航天晨光等,固态储运领域包括有研集团等。
35MPa III型瓶已批量应用,70MPa IV型瓶尚待突破。气态储氢瓶主要分为纯钢制金属瓶(I 型)、钢制内胆碳纤维半缠绕瓶(II 型)、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瓶(III 型)和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瓶(IV型)四代产品,通过高强度纤维与塑料替代金属瓶身与内胆已达到减重降本进而提升储氢密度为主要的技术迭代趋势。
同时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储氢瓶适用的储氢压强亦有区分,目前主流车载储氢瓶压强为35MPa 与70MPa,加氢站固定式储罐与拖车长管容器压强在15-30MPa。目前我国商业化应用的主流车载储氢瓶为大口径35MPa III 型瓶,而海外已具备70MPa IV 型瓶批量供应能力。IV 型瓶对于内胆材料与瓶身密封性要求苛刻,技术壁垒高且生产难度大,我国现阶段技术发展进程相对滞后于海外,同时由于早年IV 型瓶引起安全事故后限制使用导致相关行业法规标准缺失,直至 2020 年9 月《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团体标准发布后才放开生产限制,因此目前 IV 型瓶仍处于小规模推广阶段,未来重卡等应用端对储氢密度要求逐步增加将推动储氢瓶高压/轻量化趋势,我国70MPa IV型瓶商业化应用有望提速。
碳纤维为氢瓶核心原材料,国产化率提升推动降本与前沿技术落地。从成本结构来看,碳纤维复合材料为高压储氢瓶的核心原材料,在35MPa III 型瓶中成本占比超过60%,而在全缠绕70MPa IV 型瓶中成本占比接近80%。目前我国碳纤维材料整体进口依赖度较高,其中T800 级别以上高端碳纤维普遍依赖日本东丽集团,近年来随着中复神鹰等企业技术持续突破,我国碳纤维国产化比例已由 2017-2019 年约30%提升至2023 年77%,预计将带动高压储氢瓶成本稳固下降,同时也将推动70MPa IV 型的批量应用。
与储存环节基本一致,氢气输运环节可分为气-液-固三种形态并以交通或管道的形式输运:
(1)以交通形式的运输主要以搭载高压气氢与低温液氢容器的车辆进行运输,其中高压气氢长管拖车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氢气交通运输形式,在中短途区域性氢能运输中具备一定经济性,但随运输距离增长而边际递减,中长距离交通运氢主要通过液氢槽车完成,海外部分加氢站使用该方式运输。
(2)管道的形式输运目前主要以气氢直接输运或氢气掺混天然气的方式进行,可实现氢能的连续性、规模化、长距离点对点输送,单位运输成本低但前期资本支出较高,目前全球输氢管道总里程已超 6,000km,国内总里程约400km,相较国外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并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示范试点以加快降低氢气储运成本,我们认为随着未来氢能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各储运技术将基于各自特性而适用于不同情形,各氢能储运技术将并行发展。
目前氢能产业链储运环节的需求主要为储氢容器,2023年全球高压储氢瓶销量为64.8万个,其中中国销量37.2万个,占比57%,预计到2025/2028 年全球高压储氢瓶销量有望达163/995万个,中国销量有望达92/670万个。
|保定市莲池区、安新县卫健领导一行赴京考察交流,与补天科技共商京津冀儿童早期健康管理和服务合作
6月17日,保定市莲池区卫生健康局领导带队,保定市莲池区妇幼保健院、安新县医院、安新县妇幼保健院院长、书记、副院长一行9人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考察交流,后莅临补天科技进行交流指导。
(来源:北京女娲补天)
|燧原科技国产万卡集群率先通过中国信通院权威检验并取得最高等级评价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成功召开万卡智算集群服务推进方阵年中总交流会。会议期间,中国信通院重磅发布了首批《大规模智算集群服务成熟度》评估结果。燧原科技作为算力提供商参与建设的庆阳智算中心,历经近一个月严格技术验证与稳定性测试,以全项卓越表现获得最高等级(五星级)评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该评估的国产万卡级推理集群。
(来源:燧原科技Enflame)
|速豹科技携手山西物流龙头开启晋北零碳物流新时代
7月1日,速豹科技在山西保德县向物流龙头交付首批“速豹黑金刚”纯电动牵引车,并授牌超充站与特约服务站,构建晋北“零碳”物流服务生态。
该车型搭载宁德时代高能电池,采用准900V高压平台,续航超300公里,能耗仅1.18kWh/公里,兼具高效与低成本优势。现场签署第二批10台订单,并授予客户战略合作伙伴称号。
此次“车辆+服务”模式推动新能源物流生态建设,未来速豹将持续深化合作,助力山西能源革命。
(来源:速豹)
|蔚复来连续两年入选杭州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
近日,杭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杭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杭州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杭州市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2025年7月版)》。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绿色AI智造领域创立六年来的突出表现和稳健高质量强劲的发展潜力,成功入选该权威名单。
(来源:蔚复来科技)
|集创北方芯片点亮2025大阪世博会LED视觉盛宴
2025年大阪世博会自4月13日开幕以来,已吸引全球超60万人次参观。多国展馆的沉浸式LED显示屏凭借卓越画质成为亮点,其核心驱动正来自集创北方的显示芯片技术。
在大阪健康馆,直径12.8米的穹顶屏与4.8米立屏构成320㎡沉浸空间,搭载ICND2055s芯片,以7680Hz刷新率、16bit灰阶及HDR技术,在复杂光线下精准呈现医疗与环境主题内容。中国馆的二十四节气屏、土库曼斯坦馆的环幕、卢森堡馆的虚拟立体空间及美国馆的异形屏,均采用升级款ICND2153S芯片,其30mA输出电流、动态节能设计及抗干扰性能,确保不同形态屏幕稳定运行。
(来源:集创北方Chipone)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在京召开 微保科技发布创新解决方案
7月3日,由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与亚洲数据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在石景山区银行保险产业园举行。论坛以"产城融合 科创赋能"为主题,聚焦北京建设国际数字金融示范高地目标,北京市副市长孙硕出席指导,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致辞,副区长李文化、于杰等领导参会,展现市区两级对数字金融发展的高度重视。
作为数字保险科技标杆企业,微保科技董事长杨斌受邀发布《数字化重构保险产业生态》创新方案,推出"微小保"智能交易路由器平台。该平台集成200+支付系统API,实现保费收取、理赔支付等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年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服务85家中大型保险公司,覆盖超半数国内百强保司。
论坛期间,微保科技的全链条数字交易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彰显了其在金融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中的领先实力。
(来源:北京微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FIOT2025中国消防物联网大会在杭召开 八维通展示AI消防创新成果
7月8日,第六届中国消防物联网大会在杭州举行,大会以"智能互联・安全至上——AI赋能消防新未来"为主题,汇聚行业专家共商智慧消防发展。八维通科技作为协办单位出席,董事长杨宏旭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智慧消防市场规模已达500亿元,占行业总量39%。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八维通将持续深化技术研发,推动AI在消防领域的创新应用。
会上,八维通首席数字官郑航发表《空间智能——应急消防通往AI世界的新引擎》主题报告,展示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空间物理视觉语义大模型"。该技术通过多模态物理融合算法,实现复杂场景的精准仿真与预判,为智慧消防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来源:八维通)
|无锡产业集团发行全国首单按季调整的浮息债券
7月4日,无锡产业集团发行2025年第五期中期票据,票面利率挂钩2年期国债收益率,首创性采用“季度利率调整+季度付息”双重机制,有助于参与各方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本期债券的成功发行,是无锡产业集团深入贯彻“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政策精神的有力体现。
(来源:无锡产业集团)
|南沙科创母基金荣登清科榜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
7月4日,清科研究中心2025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榜单隆重发布。科金控股集团下属公司南沙产投基金受托管理的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以下简称“南沙科创母基金”)荣登“2025年中国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榜单。
(来源:科金控股集团)
|湖州市政府产业基金荣膺清科“2025年中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
7月4日,清科研究中心2025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榜单正式揭晓。湖州产业集团旗下湖州创投管理的湖州市政府产业基金荣膺“2025年中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
(来源:湖州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