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 He Capital   

| 无锡太湖云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   | 广州南沙云合毅程创业投资基金

| 溧阳云禾添锋智能制造基金   | 湖州云合毅玺创投基金   | 云和县工投产业母基金

云和资本一周动态 | 10.06
来源: | 作者:云和资本 | 发布时间: 2025-10-14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周看点:

      云和资本创始人、董事长赵云受邀出席江苏科大-镇江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路演;云和资本创始合伙人乔栋受邀出席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题讲座并做主题发言;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立东在临港新片区中心组学习会作专题报告;星恒承办《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性能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研讨会成功举办;蔚复来成功入选2025年成长型浙江数商;补天科技与启科量子达成战略合作;202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启幕 集创北方全系显示芯片亮相展技术实力;八维通荣膺“2025安永复旦最具潜力企业”;唯速智驾与哈中工业园签约 共建全国首个大宗商品无人化AGV跨境通关系统;翔钛新材荣获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二等奖;郑州航空港启动“十五五”会展业规划编制 多方协同谋建中部会展新高地


云和产业观察


生物质材料行业报告(三)


技术发展与创新动态


1. 前沿技术突破

生物质材料技术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涵盖了原料预处理、生物转化和材料改性等多个环节。在原料预处理方面,新型低温溶解技术和酶水解技术显著提高了纤维素的提取纯度与反应活性。吕文扬团队通过"酶解-接枝共聚"技术对农业废弃物秸秆、玉米芯中的纤维素进行改性处理,成功制备出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在土壤环境中3-6个月即可完全降解,其拉伸强度达到25MPa,远超传统淀粉基降解材料。


在生物转化方面,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物转化的效率和特异性。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微生物代谢途径,能够高效合成特定结构的生物基单体,如生物基1,3-丙二醇、丁二酸等平台化合物。这些单体的生物法制备成本显著降低,已经具备与石油基产品竞争的能力。


在材料复合与改性方面,纳米技术与生物质材料的结合创造了新一代高性能复合材料。东林大团队开发的"三重互锁"策略(物理链缠结、共价酯键和致密氢键)是一个典型代表,使CEL生物塑料展现出卓越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达到约200MPa,断裂应变约为75%,韧性高达110MJ/m³。与未构筑三重互锁结构的生物塑料相比,这些性能分别提高了2.5倍、15倍和44倍。


2. 转化效率提升路径

提高转化效率是降低生物质材料成本的关键所在。目前主要的技术路径包括:


酶水解技术优化:通过开发新型酶制剂和优化酶水解工艺,提高纤维素糖化效率。新一代复合酶制剂使纤维素转化率从60%提高到85%以上,大幅降低了原料成本。


发酵过程强化:采用高密度发酵技术和过程控制策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率和生产强度。例如,通过补料分批发酵和在线代谢调控,PLA前体乳酸的生产强度从2.5g/L/h提高到4.0g/L/h。


催化过程创新:开发新型催化剂和反应体系,提高化学转化效率。如固体酸催化剂替代传统液体酸,在纤维素水解中实现了更高的选择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过程集成与节能:通过过程集成和能量优化,降低整体能耗。新型生物炼制工厂通过热集成和水循环利用,使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了25%以上。


3. 技术集成与跨学科融合

生物质材料技术正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技术范式。数字孪生技术被用于设计和优化生物质材料生产线,通过虚拟仿真和实时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纳米技术则通过纤维素纳米晶、纳米木质素等组分的可控组装,创造具有特殊功能性的生物质纳米材料。


此外,生物质材料的设计与开发也越来越依赖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算法被用于预测生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行为,加速新材料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分析大量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AI系统能够提出新的配方和工艺方案,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生物质材料的绿色工艺创新也取得显著进展。吕文扬团队开发了"绿色溶剂体系"与"连续化生物合成工艺",采用水、乙醇等环境友好型溶剂替代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调控反应参数,实现生物材料的高效合成。该生产工艺不仅将能耗降低了25%,还实现了生产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水排放量减少了90%以上。


市场机遇与挑战分析


驱动因素与机遇

1. 碳中和政策驱动:中国"双碳"目标下,生物质材料作为碳减排重要路径,获得政策强力支持。2022年碳市场启动推动生物质能CCER项目增长300%8。2025年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将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纳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为企业提供"发电+卖碳"双收益模式。


2. 消费者偏好变化:环保意识增强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绿色产品。调研显示,68%的消费者愿意为生物基产品支付10%-15%的溢价,尤其是欧盟"碳关税"政策倒逼出口产品升级,2024年低碳认证产品出口量增37%9。


3. 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生物质材料性能持续提升而成本不断下降。随着规模化生产和技术成熟,PLA价格已从2018年的3.5万元/吨降至2024年的2.2万元/吨,逐渐具备与石油基塑料竞争的能力。


4. 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生物质材料与下游应用行业协同发展,形成多个产业生态。如"秸秆-生物基材料-可降解包装"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实现了从农业废弃物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增值路径。


主要制约瓶颈

1. 原料供应不稳定:原料收集效率低且成本高是我国生物质材料发展的核心痛点。数据显示,生物质原料收集效率仅为30%-40%,生产成本占比高达60%以上。农林废弃物天生"野性难驯":秸秆蓬松如棉,运输成本高;树枝坚硬如柴,易损设备;芦苇纤维缠绕,极易堵塞给料系统。


2. 技术经济性不足:转化效率低和设备投资高导致生物质材料经济性较差。生物质转化效率普遍低于40%,设备投资成本每千瓦超过8000元。以生物天然气为例,其生产过程中原料预处理环节能耗占比高达30%,导致单位成本较常规天然气高出许多。


3. 政策支持不确定性:补贴政策周期短,如《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中补贴退坡机制导致企业投资回收期延长至8-10年,2023年新增项目数量同比下降20%,加剧投资风险。


4. 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生物质材料性能与传统材料尚有差距,部分应用领域替代难度大。同时,消费者对生物基产品的认知有限,需要加强市场教育和品牌建设


图片


未来发展前景

尽管面临挑战,生物质材料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根据预测,2025-2030年中国生物质材料市场将保持15%-20% 的年均增长率1。到2030年,生物基塑料在全球塑料市场中的占比有望从目前的1% 提高到5%-10%,生物基纤维在纺织纤维中的占比也将从6% 提升至15%。


从细分领域看,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纤维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将是增长最快的三大领域。生物基塑料中,PLA和PHA需求潜力最大;生物基纤维中,Lyocell和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增长强劲;生物质复合材料则在建筑和汽车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从应用市场看,包装领域是生物质材料最大的应用市场,约占40%份额;纺织领域占25%;建筑领域占15%;其他领域如汽车、电子、医疗等合计占20%。未来,医疗和电子等高端应用领域的占比将逐步提高。


区域发展方面,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质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和完善的制造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将在全球生物质材料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华东和华南地区将继续保持产业集聚优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生物质材料产业。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趋势

生物质材料技术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调控,开发高性能生物质材料,满足高端应用需求。如超韧生物塑料、高强生物基纤维、智能响应型生物材料等。东林大团队开发的CEL生物塑料(拉伸强度200MPa,韧性110MJ/m³)是典型代表2。


绿色工艺与低碳生产:开发绿色溶剂和节能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如吕文扬团队开发的"绿色溶剂体系"与"连续化生物合成工艺",将能耗降低25%,废水排放量减少90%以上。


智能化与数字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制造和精准控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生物合成与细胞工厂: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高效细胞工厂,直接合成目标材料或关键单体。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微生物代谢途径,生产高性能生物基单体。


应用领域拓展

生物质材料将在以下应用领域加速拓展:


高端医疗领域:生物可溶性纤维、可吸收缝合线、组织工程支架等医疗应用快速增长,年增率达25%。生物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使其在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绿色包装领域:可降解食品包装膜、环保快递包装、生鲜托盘等包装应用持续扩大。电商快递包装将成为生物降解材料的重要市场,仅试点区域每年就可减少塑料垃圾产生量约800吨。


新能源汽车领域: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内饰、电池包壳体、轻量化结构件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汽车轻量化需求将推动生物质复合材料市场需求增长。


电子电器领域:生物基工程塑料、阻燃材料在电子电器外壳、绝缘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逐步拓展。绿色消费电子产品趋势将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结论与展望

生物质材料作为连接传统产业与低碳经济的桥梁,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全球生物质材料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中国凭借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和制造业基础,有望成为全球生物质材料产业的重要力量。


未来五年是中国生物质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市场拓展,生物质材料将逐步实现成本降低、性能提升和应用扩大,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到2030年,生物质材料将成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质材料行业发展仍面临原料、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环境。通过多方协同,生物质材料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云和资本创始人、董事长赵云受邀出席江苏科大-镇江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路演


9月29日,由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新区党工委与管委会联合主办的“智汇高新—贤聚科大”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新区“双高协同”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成功举办。


江苏科大党委书记杨建新表示,学校始终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与镇江高新区依托共建的“先进船舶海工区域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省“双高协同”试点),未来将整合资源构建“创意展示—成果孵化—量化转化”全链条平台,强化产学研协同;同步推进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推动成果转化从“个人民间行为”转向“有组织体系化运作”。


图片


镇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顾小俊介绍,作为全省首批“双高协同”试点,双方已开展50余家次对接,落地7项校企合作项目,新增科研投入超6000万元;未来将从拓展合作机制、完善全链条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三方面深化合作,加速成果落地。


图片


镇江市高新区政府代表、创投机构负责人、行业协会及船舶海工企业负责人等50余人,聚焦江苏科大船舶海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领域科研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云和资本创始人、董事长赵云先生受邀出席并致辞。


图片


|云和资本创始合伙人乔栋受邀出席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题讲座并做主题发言


9月26日,为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发展低空经济部署,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题讲座,在太原市省直机关焦煤双创基地办公区举行。


图片


云和资本创始合伙人乔栋受邀主讲,指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 “主战场”,并围绕多方面展开:介绍国家与山西地方政策支持,讲解无人机多维度分类,解析低空空域划分及管理,梳理低空经济上中下游产业链。同时展示太原在低空文旅、资源勘探领域的优势,强调低空经济正处红利释放期,提出太原可依托传统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优势,打造低空经济发展样板,凸显当地发展机遇。


图片



|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立东在临港新片区中心组学习会作专题报告


9月22日,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海市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主持会议。


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作《大模型时代下人工智能算力产业的发展与突破》专题报告,分析AI算力产业现状、趋势及挑战,为新片区推进“人工智能+”提供参考。作为2018年成立的AI芯片企业,燧原科技已形成“自主研发+量产+应用+迭代”正向循环,将持续提供安全可控算力产品,助力中国数字基座建设。


图片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临港新片党工委委员兼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苗挺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临港新片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副处级及以上、四级调研员以上干部,南汇新城镇及各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临港国际投资、临港企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港城集团、临港投控集团班子成员,各开发主体及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参会。

来源燧原科技Enflame


|星恒承办《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性能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24日至25日,由无锡市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主办、星恒电源承办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性能技术规范》标准审定会及三项国标启动会在安徽滁州举行,超百家权威机构、整车及电池企业专家线上线下参与。


图片

会议审定通过《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性能技术规范》,启动《回收管理规范》制定及《词汇》《型号编制方法》两项国标修订。其中,《回收管理规范》聚焦回收体系构建;《词汇》《型号编制方法》瞄准术语统一、型号混乱等基础问题。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星恒电源深度参与,主导过70余项电动两轮车标准制定,此次以22年研发及应用经验提供实测数据支撑。系列会议完善了锂电池标准体系,将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市场规范及行业绿色协同发展。
来源:星恒锂电池


|蔚复来成功入选2025年成长型浙江数商


9月25日,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创新数据要素流通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主题交流活动上,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与浙江省数据局联合发布了2025年浙江数商名单。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数字领域的突出创新能力与实践成果,成功获评“成长型浙江数商”。


图片


来源蔚复来科技


|补天科技与启科量子达成战略合作


9月24日,北京女娲补天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开启科量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儿童健康管理数智化赋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人工智能+儿童健康管理”与“量子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此次合作标志着儿童健康数字产业基地发展迈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双核驱动”时代。


图片

来源:北京女娲补天


|202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启幕 集创北方全系显示芯片亮相展技术实力


9 月 24 日至 26 日,202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 IC WORLD 大会在北京亦庄举办。大会以“聚势芯突破,智领新纪元”为主题,吸引超130家集成电路上下游单位参展,同期举办高峰论坛、博览会等活动。


图片


国内显示解决方案领军企业集创北方携全系显示芯片及多场景方案亮相,重点展示LED显示、车规级显示、大/小尺寸显示、电源管理等驱动芯片,及车载尾灯、仪表屏、OLED手机屏等创新应用。其产品覆盖高刷、低功耗等技术优势,涵盖ICND6620/6603、ICND7001系列、ICNA3520等多款核心芯片。


图片


作为亦庄重点企业,集创北方依托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基底,将进一步协同产业链攻克技术瓶颈,加大LED TCON、车规显示等研发投入,助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升级。


来源:集创北方Chipone


|八维通荣膺“2025安永复旦最具潜力企业”


9月26日,由安永(EY)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安永复旦最具潜力企业2025颁奖典礼暨高增长企业主题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空间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突破与卓越的高成长表现,脱颖而出,荣获2025“最具潜力企业奖”。


图片


“安永复旦最具潜力企业”评选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五届,致力于发掘具有卓越创新能力、持续增长潜力和社会价值的优秀企业。本届评选以“无限可能 · 智能具身拓未来”为主题,聚焦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与价值释放,获奖企业覆盖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移动出行、芯片、增强现实等六大核心领域,彰显出中国在实体智能领域的强劲创新活力。

来源八维通 


|唯速智驾与哈中工业园签约 共建全国首个大宗商品无人化AGV跨境通关系统


近日,唯速智驾与哈中工业园有限公司签署《大宗无人化通关智能AGV运输合作备忘录》,将依托巴克图—巴克特口岸“两国两园”模式,打造全国首个面向大宗商品的无人化智能AGV通关运输系统,构建智慧化、零碳化跨境物流新通道。


图片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陆路口岸,巴克图口岸率先探索“两国两园”协同机制。唯速智驾将投入L4级自动驾驶AGV测试样车及云控平台,哈中工业园提供场地并协调海关支持,双方联合制定“两国两园”场景智能AGV中国技术标准,推动系统规模化应用。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跨境货物24小时无人化通关,提升口岸吞吐能力、降低风险,为后续中欧班列等场景推广奠定基础。唯速智驾以此为契机,深化与中亚在标准共建、数据互通等领域合作,助力“中国技术”落地,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唯速智驾


|翔钛新材荣获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二等奖


9月23日至24日,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京江北新区收官。全省5905个参赛项目中,翔钛新材凭借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从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获成长企业组二等奖,彰显新材料领域技术实力与市场潜力。


图片

此次获奖既获权威认可,更体现其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未来,翔钛新材将持续攻关高性能钛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突破“卡脖子”技术,以自主可控硬核科技支撑大飞机、深海装备等“大国重器”,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大规格钛合金材料制造商。


来源翔钛新材


|郑州航空港启动“十五五”会展业规划编制 多方协同谋建中部会展新高地

9月24日,为科学谋划“十五五”(2026-2030年)会展业发展,郑州航空港委托国内会展权威智库——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编制专项规划,并召开调研座谈会,汇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共商发展路径。


图片


研究会作为国内唯一国务院批准的会展经济研究全国性机构,将结合航空港枢纽、口岸及先进制造优势,确保规划“接地气、能落地”。会上,招商、口岸、公安等多部门围绕通关便利化、智慧交通、土地复合利用、监管服务等痛点建言,提出优化“7×24小时”通关、智慧管控方案等举措。

作为核心载体,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依托“空铁陆海”区位优势,拥有中西部最大规模无柱展厅,已承办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等重量级活动,验证运营实力。未来,航空港将通过规划引领、硬件升级及政策支持,冲刺“中部会展新高地”,激活开放动能。

(来源:投资郑州航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