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 He Capital   

| 无锡太湖云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   | 广州南沙云合毅程创业投资基金

| 溧阳云禾添锋智能制造基金   | 湖州云合毅玺创投基金   | 云和县工投产业母基金

云和资本一周动态 | 01.04
来源: | 作者:云和资本 | 发布时间: 2022-01-04 | 457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周看点:

       燧原科技蝉联中国芯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奖;八维通MaaS产品入选《浙江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指导目录》;星恒电源赵成龙:轻型车锂电池组交付超2100万组锰酸锂技术再突破;微保科技荣登“2021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榜单;九州云箭两型发动机顺利通过火箭客户评审。


云和产业观察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新材料产业插上一双翅膀(下)


数据、力和算法是AI材料科学数据平台的三大技术核心。材料基因工程将材料信息学的理念扩展到整个材料科学、材料产业技术与工程链条,贯穿于从新材料发现到应用的全过程。数据方面,原始数据主要来自高通量实验及高通量计算,经过多轮数据清洗,最终获得可建模的数据,并储存于数据库中。算力方面,GPU、云计算等资源为“AI+材料科学”提供了重要的计算支撑。随着高性能计算设备及云计算等科技的发展,算力已逐渐不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大数据是AI材料科学的基础要素,通过人工智能以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材料模型,提高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预测准确性和效率。数据是进行材料科学研究的基础,而采用机器学习进行材料研究,更是需要庞大的数据量支持,材料信息数据库可以便捷地整合和利用现有严重碎片化的材料数据。材料数据库作为材料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材料基因工程领域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为研究中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便捷。


数据库在机器学习研究过程当中具有不同的应用方式。然而,结构材料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加工工序才能制造成部件。材料的最终性能(特别是对结构敏感的性能)通常与加工工艺过程的细节相关,也与微观组织结构的细节相关。要最有效使用材料的性能数据,必须详细记录材料的整个制造和加工过程、样品制备、测试方法和条件等,因此数据标准及质量极其重要。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在开发若干面向制造系统技术和两个颠覆性制造领域(即机器人系统和增材制造)的测量标准。中国已于2017年,先于其他国家建立了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委员会,并于2019年发布全球首个材料基因工程通则标准,为全面推行材料大数据模式奠定基础,确保未来“数据工厂”批量生产的材料数据符合可发现、可获取、可交互、可再利用,即FAIR原则。


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工业等各领域。2020年,Nature报道波兰科学院Bartosz Grzybowski等研究者宣布对化学软件“Chematica”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设计出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路线,该程序设计的路线与人工设计的路线几乎没有差别,并已通过化学版“图灵测试”。2021年,DeepMind宣布AplhaFold2成功预测98.5%的人类蛋白质结构,数据集中预测的所有氨基酸残基中,有58%达到可信水平,其中更有35.7%达到高置信度。而在此之前科学家花费数十年的努力,只覆盖了人类蛋白质序列中17%的氨基酸残基。



AI机器学习Machine Leaning凭借其强大的预测能力,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各个领域,如高效材料特性预测的代用模型开发;适应性设计和主动学习的迭代框架;使用变异自动编码器VAE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生成性材料设计;通过将实验设计算法与自动机器人平台结合,实现ML自主材料合成;使用基于ML的力场来解决一系列的原子学材料模拟问题;深度学习用于原子尺度材料成像数据的精确表征;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ML从科学文本中自动提取科学知识和见解等等。机器学习不仅能够对材性能进行预测,同时挖掘边界条件等信息,也有助于推进对相关机理的认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材料研发,能够在物性预测和新材料研发过程中,基于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优先选择最能提供实验合成和测试所需信息的化合物,简化材料科学家耗费在数据分析、大规模文献查阅和实验等工作上的时间。机器学习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加速材料的研发进程,通过机器学习获得的材料模型及机理,进而用于材料发现和设计


燧原科技蝉联“中国芯•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奖

在第十六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燧原科技第二代人工智能训练芯片“邃思2.0”荣获最高奖——“中国芯•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去年第一代人工智能芯片“邃思1.0”也曾获此殊荣,燧原科技由此成为“中国芯”评选历史上第一家以人工智能芯片连续两年荣获这一最高奖项的企业。

 

 

据介绍,“中国芯”评选活动是国内集成电路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行业会议之一,16年来持续鼓励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并积极影响和带动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整体发展。本届大会以“链上中国芯,成就中国造”为主题,在“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中,共有来自217家芯片企业,累计319款芯片产品报名,创下了历史新高。

 

邃思2.0通过大规模的架构升级实现了算力飞跃,新一代全自研的GCU-CARA全域计算架构,支持全面的计算精度;数据流计算加速引擎,可提供数据流传输中计算的能力;单精度FP32峰值算力达到40 TFLOPS,单精度张量TF32峰值算力达到160 TFLOPS,均为国内第一。

 

与此同时,邃思2.0是中国第一个支持当前世界最先进存储HBM2E的芯片,显著增强了对于超大规模模型的训练能力,最高支持64 GB内存,峰值存储带宽可达1.8 TB/s。

(来源:燧原科技Enflame)


八维通MaaS产品入选《浙江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指导目录》


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公布了《2021年浙江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指导目录》,八维通面向MaaS的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出行服务平台经过多轮审查与专家评定,成功脱颖而出,被纳入首批名录。

 

据悉,本次评选标准严格,审查严谨,尤其是对产品在性能突破、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方面具有严苛要求。入围产品将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重点领域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并根据相关规定享受政策扶持及推广应用。

 

作为智慧出行国家队,八维通在全球首个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移动互联网数字票务解决方案,率先推动全国轨交乘车出行互联互通,成功开创城市级“R+P”智慧停车运营管理新模式,致力创建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交通新业态。

 

以手机智能移动终端为链接纽带,八维通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从轨道交通场景出发,融合公交、停车、景区、高速、网约车、高铁、加油站等众多场景,积极培育“出行零等待、支付零转换、服务零距离”的和谐生态,以便民、惠民、利民的精准服务,成为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在中国落地应用推广的先驱者与领导者。

(来源:八维通科技)


星恒电源赵成龙:轻型车锂电池组交付超2100万组锰酸锂技术再突破


日前,“第六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1)”在江西赣州召开。来自国内整车、动力电池、材料、设备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和行业机构,以及国外部分在华产业链企业代表汇聚于此,共同围绕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交付、供应链安全与保障、双碳目标与全球化市场新格局、材料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等产业链核心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电池工程院院长赵成龙博士发表了题为“高安全低成本锰酸锂电池创新技术”的主题演讲,分享了星恒电源在锰酸锂、磷酸锰铁锂,以及复合锰酸锂材料方面的创新成果。据介绍,截至2020年12月,星恒电源在全球轻型车(含电动自行车、低速汽车)锂电池销量已经达到2100万组,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轻型车锂电产业发展。

 

赵成龙在演讲中表示,经过18年的技术研发、验证和积累,星恒电源认为多元复合锰酸锂是最适合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是没有短板、综合性能非常优的电池。此外,为了提升消费者骑乘体验,星恒电源在磷酸锰铁锂、复合锰酸锂等方面不断创新,已满足为保证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质保的条件,在行业内率先推出‘车电同寿,终身质保’,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长寿命电池。”

 

据悉,十几年来星恒电源一直坚持锰酸锂的电池路线,并通过持续创新,改善锰酸锂电池性能。“业界普遍认为传统锰酸锂循环性能一般,星恒电源通过单晶锰酸锂和磷酸锰铁锂复合技术创新,使得锰酸锂循环性能、电池结构稳定性都大幅提升,”赵成龙表示,锰酸锂材料本身相较其他材料就有许多优势,比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电压稳定性,而磷酸锰铁锂材料正好可以与其互补,通过这种复合,可以实现三个方面的明显改善:循环寿命更长、低温性能更好、安全性能更高。

 

赵成龙透露,目前星恒电源新近推出复合磷酸锰铁锂和锰酸锂电池,单芯可以实现3000次循环容量保持80%的超长寿命,完全超出一般电动自行车使用寿命周期,不仅可以做到5年质保,且可与车同寿,彻底解决了铅酸电池需要频繁更换的痛点。

(来源:电池中国CBEA)


微保科技荣登“2021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榜单


日前,毕马威中国通过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联动发布《2021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榜单并举行颁奖典礼。微保科技凭借强大的数字化交易服务平台,获得一致认可,最终从参选的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荣登“2021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榜单。

 

据悉,自2016年首度发布”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报告”以来,“KPMG Fintech50”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旨在加强市场对金融领域科技创新的关注,推动行业交流,促进金融科技的规范发展。如今已连续发布六年,成为企业参与广、行业影响力极强的系列榜单之一。此次评选共历时3个月,从技术、产品、服务、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参评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上榜企业区域分布为历史最广,新入榜企业数量也达历史最多。

 

自创立之初,微保科技就确立了为保险行业提供数字化交易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服务涵盖行业统一保险支付平台“微小保”SAAS,统一保险交易平台“微云保”SAAS,独立代理人赋能平台“蜂巢”SAAS,打通了保险产业链上支付交易的行业阻梗,极大提升行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公司已触达包括阳光集团、华夏人寿等在内的60余家保险公司客户,10余家银行及支付机构,累计处理保费交易规模已超数千亿元。

 

图源:中商网


继今年6月,完成B轮融资后,微保科技又于近日正式宣布获得中科软及大横琴数千万B+轮战略投资。自此,微保科技本年度已经完成连续三轮融资。本次国资股东的进入将为微保科技带来保险行业科技转型战略资源以及横琴深合区国家战略发展服务资源,助力微保挖掘保险产业链上的科技潜力,为保险行业及国家战略作出新的贡献。未来,微保科技将继续以聚合金融产品服务于保险行业,不断提高核心科技+运营能力,将支付和保险业务融合,服务交易,完成交易,创造交易,通过数字化工作打造科技壁垒+运营能力的壁垒。

(来源:中商网)



九州云箭两型发动机顺利通过火箭客户评审


近日,九州云箭凌云龙云两型发动机通过了商业火箭公司客户火箭派(北京)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工艺方案、交付策划及质保体系评审。



在此次评审会中,九州云箭就“凌云”“龙云”两型发动机的设计方案、工艺方案以及交付工作策划等内容向火箭派专家评审组进行了详尽阐述。评审组对两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和产品各项指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发动机和火箭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来源:九州云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