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 He Capital   

太湖云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

云禾添锋智能制造基金

云合毅玺创投基金

云和资本 YUNHE CAPITAL
厚德载物 基业长青
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值得信任的创投机构
飞行模拟器--航空传奇的缔造者 | 云和企业家中心
来源:云和资本 | 作者:云和资本 | 发布时间: 2020-04-19 | 73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云  和  观  点


云和资本合伙人 张波


云和资本合伙人 张毅


云和资本投资总监 孟庆桐


目前,我国民航全动飞行模拟机总量尚无法满足飞行员培训要求,约有30%的飞行员仍需要在国外接受训练,成本高且受限于国外。面对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模拟器的本土化供给迫在眉睫。


赫尔墨斯公司是2014年成立的专注于航空领域创新发展的企业,团队中80%的员工为各类航空专业人才,拥有十余年航空工程开发、服务经验。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110件,已成为技术成熟、供应链体系完整、团队架构清晰、军工资质齐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川8633,收到请回答!”

“四川8633,成都叫你”


“四川8633…”

8633,这个代号您一定不陌生,它是轰动一时的川航备降事件的航班代号。

20185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前方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舱瞬间失压,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机外,舱内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仪器多数失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机长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机组配合默契,处置正确,飞机最终于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传奇。电影《中国机长》就是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


突遭险情,临危不惧,这是专业造就的传奇。就像电影里的台词:“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飞行员作为飞机的操控者,保障着乘客们翱翔蓝天时的生命安全,零失误是对飞行员的要求,是航空工作的职责所在,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飞行员的选择是大漠淘金万里挑一,培养一位合格的飞行员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

|筑梦蓝天 飞行员的航空助推器

随着航空客运需求量逐年增长,机队扩张速度远高于机长数量的增速,因此民营航空企业飞行员供不应求的情况加剧。而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不仅要经过大量的理论基础培训和严格的体能训练,具体机型的实操训练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在我国一位飞行学员从进入大学到成为窄体机机长,至少需要 11 年时间。在此期间,航空公司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花费上百万人民币。

出于安全和经济的原因,真机演练各种突发情况不切实际。自飞机问世不久,人们就开始研制和使用飞行模拟器材。飞行模拟器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地面飞行模拟设备,可模拟真机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让飞行员来应对,以考察、训练飞行员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模拟机的操作是保证飞行员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提升飞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在飞机模拟器进行航空训练,不仅效率较高还不受外界气象环境影响,同时教员可直接观察飞行学员的表现,给予更全面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模拟机上训练不存在发生飞行事故的问题,不会使飞行员的生命受到威胁,同时还可以反复练习各种故障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训练经费的同时切实保障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可以说飞行模拟器是一个国家航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航空传奇的缔造者。



如今,模拟机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将模拟飞行训练列入飞行人员的训练大纲。中国民航局规定,每个飞行员每年必须保证在模拟机上进行8小时复训和2小时训练检查,以保持技术等级的要求。

但我国民航全动飞行模拟机总量尚无法满足飞行员培训要求,约有30%的飞行员仍需要在国外接受训练,成本高且受限于国外。根据中国商飞在2019供应商大会上发布的数据,预计未来15-20年,我国机队规模将达到9,965架。截至2018年底,我国机队规模为3,639架,则累计新增6,326架。随着机队规模还将不断扩大,必然要求配备足够的机组人员,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模拟机。因此,模拟机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为了减少飞行员的培训成本,解决飞行员紧缺的社会现状,模拟器的本土化供给也迫在眉睫。


|紧随市场动态 打造模拟机本土化品牌


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技术与设备的日新月异也促使着模拟机事业迎来“大发展”时期。飞行模拟设备方面,在全面掌握飞行性能系统仿真、宽视场角准直显示系统、自由度运动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我国高水平飞行模拟设备不断涌现。


不仅是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国内飞行学校和训练机构的涌现进一步扩大了模拟机的市场潜力。
不仅仅是航校,很多职业体验馆,甚至学校也采购飞行模拟器供师生学习、训练使用,以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面对国内市场需求的高涨,如何把握住这广阔市场前景,促进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逐渐占领国际市场,成为民族企业的重任。

云和资本始终致力于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核心技术产业,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在观察到国产飞行模拟机发展的迫切性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后,云和资本积极发掘该领域的优质企业,推动中国飞行模拟机及航空事业的本土化进程。

一家参与过多个型号国产大型飞机模拟机研发的民营企业进入了云和资本的视线。

|赫尔墨斯扎根巴蜀之地 把握战略机遇

这家民营企业名为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赫尔墨斯),是2014年成立的一家专注于航空领域的创新发展企业,团队中80%的员工为各类航空专业人才,拥有十余年航空技术研发、咨询、销售、服务等经验。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110件,已成为技术成熟、供应链体系完整、团队架构清晰、军工资质齐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公司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军队、中国民航局、航空工业、中国商飞、中国电科、中国兵器、中国航天、中国核动力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民航大学、空军工程大学、中科飞机、奥地利钻石飞机、德国DoTec等多家国内外军、民大型上市公司、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


赫尔墨斯具备成熟的模拟机总体设计与集成、飞行仿真模型及软件开发、以及模拟机数据包开发能力,是国内少数建立了完整模拟机整机供应链体系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产民机产业的崛起,赫尔墨斯紧紧聚焦国产大型飞机的飞行训练与工程仿真市场,依托专业的技术团队和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数学飞机仿真平台”,先后承接并交付了ARJ21-700、C919、CR929等多个国产主流机型的模拟机研发项目。

在遵从民航局相关法规和航空公司培训机构运营体系的前提下,赫尔墨斯紧抓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积极整合上下游资源,切实满足客户单位对飞机研发与测试、飞行训练的需求。通过多个项目的成功交付,公司逐步跻身于国产模拟机市场的“第一梯队”。

在推进模拟机业务的同时,赫尔墨斯也致力于综合航电系统以及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的研发和开拓。赫尔墨斯则是国内率先提供先进综合航电整机集成解决方案的民营企业。团队自主研发的Smart-210先进综合航电系统,以多点触控大屏显控单元为核心,采用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与双余度架构,配置全球导航数据库,并结合3D合成视觉等技术,可在航电系统中实时、动态、智能地提供地形感知及近地告警等高级功能。该航电系统可广泛适用于教练机、轻型战斗机、直升机、中小型运输机、LSA的新机型航电配套、老旧飞机航电改装或加装升级,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201811月,赫尔墨斯联合中科飞机共同完成了TA-20教练机搭载赫尔墨斯航电系统的滑跑试验与首次试飞工作。

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是整个无人机系统的指挥中心。赫尔墨斯主要致力于为大型无人机配套“通用化”地面控制系统,同时也为无人机研发或飞行员训练提供无人机地面站模拟器。该领域产品可分为固定式地面站、便携式地面站种构型,其中便携式地面站独创碳纤结构、一体化箱体式设计,可实现快速部署撤收。目前,赫尔墨斯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已经适配多个型号大型无人机,并于2018年实现首批次产品列装。

当前,军民融合、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是我国航空业发展的刚性需求,赫尔墨斯具有较强的稀缺性优势,使其在飞行模拟仿真、综合航电系统、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等细分市场中,竞争优势突出,中长期确定性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凝聚企业力量 助力中国航空梦


赫尔墨斯在行业中的逐渐崛起,不仅归因于技术团队在航空领域的研发实力与创新活力,还取决于赫尔墨斯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直以来,赫尔墨斯重视与体制内拥有巨大资源优势的研究院所保持合作共赢,而不是竞争关系,共同助力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当下,“十四五”规划即将实施,国家更加重视航空领域的深化发展,飞行模拟机、综合航电系统、无人机地面站等产品都是我国航空产业未来发展的奠基石,不论是产品、技术还是人才培养,本土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也是赫尔墨斯与云和资本共同的使命,助力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

面对着国内航空领域的巨大市场前景,赫尔墨斯以国际视野和成熟的产业化思路,在全球化合作、集成创新、把握技术创新趋势和拓展国际市场上占据独特优势,有信心打造飞行模拟机、无人机地面站及综合航电系统的中国品牌,未来华夏航空事业进程中一定会留下专属于赫尔墨斯的印记。

“四川8633,收到请回答!”

“四川8633,成都叫你”


“四川8633…”
8633,这个代号您一定不陌生,它是轰动一时的川航备降事件的航班代号。
20185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前方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舱瞬间失压,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机外,舱内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仪器多数失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机长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机组配合默契,处置正确,飞机最终于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传奇。电影《中国机长》就是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