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 He Capital
本周看点:
燧原科技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张亚林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补天科技协办“食品安全公益培训”在京成功召开;八维通与北交大、陕铁院签署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建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受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委托,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发展突破”;芯享科技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星恒锂电池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权威认证;Titan Tech拿下近亿元大单;蔚复来中标桐乡市乌镇镇AI数字化环卫标段项目;浙江金控成功发行2024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公司债;湖州市产业集团成功获批湖州市国企首个认证资质;“科创南沙·智投未来”系列融资路演——医疗行业专场活动圆满举办;无锡产业集团成功落地股票增持专项贷款;湖州国君产投科创母基金正式通过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深圳市市委金融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云和产业观察
中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展历程(一)
1.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商业航天产业链总体分为四个环节:(1)电子元器件、材料及燃料厂商;(2)卫星研制商、发射服务提供商和地面设备制造商;(3)卫星运营商与卫星应用服务提供商(国内卫星运营商主要是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4)终端用户(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的统计数据,2023 年全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是 4000亿美元,其中非卫星产业总收入为 1030 亿美元,主要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收入、非地球轨道航天器收入和政府预算,卫星产业总收入为 2810 亿美元,主要包括了卫星制造业收入、发射服务业收入(约 70 亿美元)、卫星服务业收入和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等。
运载是进入空间的入口,目前我国火箭运力严重不足。虽然发射服务产值仅占整个航天产业的 1.5%~2%,但是运载是进入空间的入口,是连接卫星制造及卫星应用的中枢环节,随着国内外纷纷推出多个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星座计划,卫星发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火箭发射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星座大规模部署的主要瓶颈。对比 spaceX 的运载能力,我国现役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偏低,急需大力发展中大型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来满足星座大规模部署所需的“低成本、高可靠、高频次”发射能力。
运载火箭主要由结构系统(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系统(推进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三个系统组成,这三个系统称为运载火箭的主系统。运载火箭一般由 2~4 级火箭组成,每一级火箭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末级有仪器舱,可装载人造卫星和飞船,外面套有整流罩。如果火箭发射的有效载荷较大,可以在一枚火箭外面捆绑几枚小火箭,称为捆绑式火箭,中间的大火箭称为芯级火箭,外围捆绑的火箭称为助推火箭。
2. 火箭发动机发展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航天发展的瓶颈在火箭,火箭研发的瓶颈在发动机。火箭最核心的动力系统直接决定了火箭推力与运载能力,占全箭成本的 70%到 80%,对于运载火箭的系统复杂度、任务适应性、产品成本等均有较大影响。最早的运载火箭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V-2 导弹是最典型代表,发动机是采用了以液氧/酒精作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目前液体和固体火箭发动机是火箭发动机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发动机,其中固体火箭具有系统简单、发射准备周期短、发射点选择灵活等特点,在快速组网和补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但是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经点燃,就按照预定的推力方案工作,可控性差,难以实现可回收重复利用,而且固体火箭涉及的贮运安全和生产资质等问题难以解决,也制约了固体火箭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所以近年来,能够实现重复使用从而大幅降低运载成本的液体火箭优势突显,成为商业火箭公司竞争的焦点。
从效率方面评价火箭发动机的设计质量常常用到比冲的概念。比冲是消耗单位质量的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冲量,是火箭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之一。比冲越大,火箭可以达到的最大速度也越大,射程也越远。固体推进剂的比冲一般都低于液体推进剂。
表1: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对比
|燧原科技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张亚林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10月23日,上海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推进科技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燧原科技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张亚林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张亚林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芯片相关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坚持走原始创新技术路线,自研硬件架构和软件平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芯片、板卡、系统、集群等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内容生成、信息安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提供算力支撑,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为智能算力发展作出了技术与产业贡献。
张亚林同时还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曾入选上海市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东方英才计划拔尖人才、张江杰出创新创业人才,获评一级人工智能训练师。
(来源:燧原科技Enflame)
|补天科技协办“食品安全公益培训”在京成功召开
近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女娲补天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同举办的“食品安全人员能力建设公益培训”在北京成功召开。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志强,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副科长杨斯涵,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王贵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洋等食品安全领域资深专家出席了会议。来自北京市百余家幼儿园近200位园长级别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娲补天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食安童健项目负责人茹鹏宇主持会议。
会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还邀请各参会嘉宾和幼儿园参与“持续改善式”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项目,共同参与健康科普和技术交流活动。“持续改善式”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项目已经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立项,同时也是补天科技食安童健项目中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持续改善式”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项目将通过医教融合的形式,科学、系统地推进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有效推进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口腔疾病、生长发育、足脊问题以及心理困扰等常见健康问题的宣教及防控策略。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健康教育课堂(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健康科普项目支持等。该项目将医学专业知识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未来将充分发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专业优势,同时整合行业资源,更为科学和系统地解决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来源:北京补天科技)
|八维通与北交大、陕铁院签署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建合作协议
10月22日,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北交大”)、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交流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三方共同签署了《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建合作协议》,同时八维通与北交大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启携手发展的新篇章。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赵鹏、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韩小卫、副校长贺建锋,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旭、副总经理李守勤出席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是八维通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与行业应用开发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布局进一步扩大。由“校企合作”到“产学共赢”,八维通将充分发挥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优势,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协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加快发展数智交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全行业智能化水平而奋勇前行。
(来源: 八维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受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委托,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发展突破”
近日,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唯速智驾“引导式自动驾驶”技术导师钟志华院士,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开幕式上介绍,受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委托,经过全球两百余位专家联合研究,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评选出了“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十大发展突破”,包括基于大模型的汽车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网联化融合、车云数据闭环、自动驾驶法规标准研究等。
近年来,唯速智驾作为钟志华院士“引导式自动驾驶”和“智慧车列交通系统”技术的落地实践者,专注大宗商品公路运输场景,成功研发了引导式智能编队系统及零碳智能云,并与东风柳汽等车企携手,共同推出了安全、智能、绿色的智能驾驶编队重卡。
引导式智能编队系统通过先进的车车通信技术,实现了车辆间的精确协同,使得车队在专用公路上能够以更小的车距安全行驶,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辅以零碳智能云平台,不仅实现了智能重卡的数据闭环,还为车队管理提供了实时数据分析和优化建议,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环保性能。
唯速智能大车队所提供的“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货运专用公路解决方案,不仅能显著提升大宗商品的运输效率,还大幅降低了排放与运费,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来源: 唯速智驾)
|芯享科技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
日前,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作为国内半导体CIM领域的佼佼者,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及前瞻性的发展战略,芯享科技再次成功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
(来源:芯享天地)
|星恒锂电池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权威认证
10月28日,星恒锂电池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的严苛测评,获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CCC)。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是国家级认证机构,拥有丰富的国内国际质量认证工作经验,以严谨、公正的认证标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权威认证机构,具备高度的社会公信力。在产品性能相关试验以及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等全面规范检验和评估下,星恒锂电池成功通过CQC认证,荣获CCC证书!
(来源:星恒锂电池)
|Titan Tech拿下近亿元大单
10月28日,中国自动驾驶重卡企业大块头智驾(Titan Tech)正式发布在线运力服务平台“TT One”并宣布其无人驾驶自卸重卡车队开启商业化运营,成为全球首个在散货码头提供商用运力服务的L4无人自卸重卡车队。同时,Titan Tech公布已获近亿元订单。
TT One是一个向运力需求方提供端到端运力交付的无人运力服务平台,Titan Tech以创新的“虚拟司机”商业模式为散货港口提供技术服务。为此,TT One配置了一系列生产力工具支撑运力交付,其中,柔性任务编辑、智能车队调度、运输态势监控和远程平行驾驶可以确保TT One应对复杂运输场景的挑战。
TT One选择了一条低成本+高可用的技术路线,针对场景运力服务的实际需求设计可伸缩的无人驾驶方案,采用多模态融合感知AI模型和先进的规控算法实现百米级范围的环境建模和极致的车辆控制性能,通过与主机厂建立生态链优化车辆自动驾驶前装,将自动驾驶实施和维护成本降到可经济运行范围。
TT One通过“虚拟司机”和智能调度的方式创造商业价值,通过减人和无人的运力供应将运力服务中占比过半的成本大头——“用人成本”极致压缩,以纯电新能源重卡创造低排放高经济性的运载手段,并应用无人驾驶技术颠覆性地降低运输成本,为终端客户注入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极大的利润增长潜力。除此之外,TT One也可以将系统关键组件按需部署到散货港口、矿山、钢厂等场景中,实现运力场景的平滑迁移。
(来源: 大块头智驾TITAN DRIVERLESS)
|蔚复来中标桐乡市乌镇镇AI数字化环卫标段项目
10月21日,秉承着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标原则,浙江荣正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受桐乡市乌镇人家科创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对乌镇镇2024-2026年卫生保洁服务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蔚复来以先进技术作坚实后盾,以专业管理为有力保障,凭借优质产品和数字智慧化的物联管控平台成功中标第四标段。
(来源:蔚复来科技)
|浙江金控成功发行2024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公司债
10月17日,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面向专业投资者成功公开发行2024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专项用于集成电路)。公司主体评级AAA,债券发行规模3亿元,发行期限5年,发行票面利率2.2%,全场认购倍数3.8倍。公司资金投向将助推升级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现有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提升。
(来源:浙江金控)
|湖州市产业集团成功获批湖州市国企首个认证资质
近日,湖州市国企首个认证资质通过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顺利获得产品(蓄电池、原电池、原电池组和其他电池及其零件)认证资质。这是继与国家市场监管认研中心合作成立长三角双碳认证技术创中心后,湖州市产业集团下属两山生态公司在绿色双碳认证服务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来源:湖州国资)
|“科创南沙·智投未来”系列融资路演——医疗行业专场活动圆满举办
10月24日,由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科金控股集团下属广州南沙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科创南沙·智投未来”系列融资路演——医疗行业专场活动在南沙金控大厦1号楼3楼路演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展示医疗行业创新成果,吸引资本注入,并搭建项目展示与交流平台,助力南沙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来源:科金控股集团)
|无锡产业集团成功落地股票增持专项贷款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委联合发布了“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无锡产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多次专项沟通,10月22日成功获得中信银行1.1亿元专项贷款额度,用于增持威孚高科的股票。该笔贷款是全国首批地方国企股票增持专项贷款,同时也是江苏省首批、无锡市首单专项用于上市公司增持的贷款。
专项贷款政策旨在鼓励有实力的上市公司通过增持或回购股票,增强市场信心,稳定资本市场,同时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此次股票增持专项贷款的成功落地,一方面体现了产业集团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将支持上市公司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结合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为集团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无锡产业集团)
|湖州国君产投科创母基金正式通过私募投资基金备案
10月24日,湖州产投创新引领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湖州国君产投科创母基金”)已正式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备案编码:SAEU67。
湖州国君产投科创母基金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由国泰君安创新投、湖州创投、湖州科技集团三方共同组建。基金将主要围绕湖州市科技创新类项目和新兴产业链,重点投资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科创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该基金采用“子基金+项目直投”方式进行投资布局,子基金投资方面,重点投资符合湖州科技产业导向的市场化子基金;项目直投方面,定向投资湖州科技创业园(湖州产业集团科创园)引入和培育的科技型企业。
(来源:湖州产业集团)
《行动方案》的发展目标是:
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到2026年,深圳力争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
全面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力争经备案的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基金超过1万家;
全面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环境,建成香蜜湖、深圳湾、前海湾、光明科学城等创投生态示范集聚区,提供不少于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载体和配套设施,创投生态氛围及营商环境国内领先。
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优化提升深圳市政府性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引领发展“大胆资本”。
二是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资管机构参与创投,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三是依托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平台政策优势,吸引集聚“国际资本”。
四是突出深圳市产业龙头、上市公司集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资本”。
五是充分发挥深交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打通创投行业“循环梗阻”。
六是用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创投领域改革成果,提供行业发展“最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