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科技日报》刊发“两会特刊——科技赋能强产业”。其中,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赵立东在《人工智能重塑产业发展模式》一文中谈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以下为正文)
人工智能重塑产业发展模式
人工智能大模型无疑是2023年信息技术产业甚至整个新技术领域最热门的名词之一。阿里云“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这一年,多家国内企业和机构相继发布大语言模型并向社会开放,将大模型热度越推越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9个语言大模型研发厂商,其中15家厂商的模型产品已经通过备案。据预测,2023年我国语言大模型市场规模已达到132.3亿元,增长率已达到110%,市场规模实现较快提升,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在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赵立东看来,人工智能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模型技术让人工智能实现了从感知和判断到生成和创造的巨大跨越,正在快速重塑数字时代的发展模式。国内大模型百花齐放,模型能力持续提升。预计2024年,其商业化应用向纵深推进,大模型推理市场将被大大拓展和激活。
赵立东预测,未来大模型将会向大型化和小型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模型参数会越来越大,不断具备新的能力,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另一方面,大模型会融入计算机、手机等各类终端设备,向垂直、细分、专用领域持续落地,进一步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
业内专家表示,站在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角度,以语言为核心的通用认知大模型仍然是核心基础,也是技术跃升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语音、图像、视频等其他模态对齐到统一语义空间中,结合插件工具可实现多模态协同涌现。但不论是多模理解还是多模生成,都离不开认知智能大模型完成的文本生成与文本输入。这也是从认知智能大模型到多模态智能大模型的路径。
来源:燧原科技Enflame微信公众号《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赵立东在《科技日报》两会特刊上谈人工智能大模型未来发展》